為推動社區家長學校從“有型建設”到“有效建設”,漯河市婦聯聯合市紀委監委、市文明辦、市教育局,探索實施“家·驛站”家庭教育公益項目。目前,全市65個城市社區實現家庭教育公益指導服務全覆蓋。
一、組建服務隊伍——解決“誰來服務”的問題
為確保項目的專人專管、常態長效,漯河市婦聯堅持每年開展骨干隊伍能力培訓,今年,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對50名來自教育、婦聯、司法、鄉鎮、社區、社會組織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進行培訓,結業后全部下沉社區擔任社區“家·驛站”站長。同時,面向全市招募有家庭教育指導師(者)證書和熱心從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公益人士,共招募志愿者332名,志愿者就近就便選擇社區“家·驛站”開展志愿服務。目前,市婦聯為全市每個城市社區至少配備3名“家·驛站”工作人員(1名專業家庭教育指導者+N名志愿者),真正實現社區“家·驛站”有固定的人做專業的事。為加強隊伍建設,公益團隊設支部書記1名,總站長1名,監督員4名,分站站長65名,對服務隊伍進行監督管理。
二、明確服務內容——解決“服務什么”的問題
通過多次基層走訪調研,漯河市婦聯立足家庭需求,明確家庭教育講座、親子實踐活動、親子閱讀、健康管理、個案咨詢等6項“家·驛站”服務內容,精心打磨制作優秀課程12節。9個“家·驛站”示范站點每周末開展活動,其余站點每月至少開展1次活動。每個社區“家·驛站”都配有固定宣傳展架,放置有服務人員名單、活動預告、家庭教育指導手冊等宣傳資料。同時,市婦聯和社區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提前發布活動通知,廣泛動員居民就近參與。目前,全市65個社區“家·驛站”共計開展活動215場次,9245人受益。
三、健全服務機制——解決“怎么服務”的問題
漯河市婦聯通過健全四項工作機制,確保項目的規范性、實效性、科學性和持續性。一是過程管理機制。要求每場活動落實“六有”標準,即有計劃、有圖片、有信息、有簽到表、有評價反饋表、有活動小結。所有站點活動方案或授課提綱必須于活動前一周上交審核。二是聯動配合機制。舉行“家·驛站”家庭教育公益項目啟動儀式;制定項目實施方案,明確婦聯、教育、紀委監委、文明辦和社區的職責分工。三是督導檢查機制。四部門每周末對全市社區“家·驛站”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通報,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解決和優化,全面強化“家·驛站”服務功能。四是雙向服務機制?!凹摇んA站”工作人員在為社區家庭辛勤服務的同時,也鼓勵動員更多受益的家庭成員主動加入到社區“家·驛站”志愿服務中來,成為“家·驛站”服務力量的不竭源泉。
近年來,漯河市婦聯每年至少投入30萬元用于購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,實施有“木蘭護萬家”“護佑童心”“幸福來敲門”等項目?!凹摇んA站”家庭教育公益項目的實施,受到了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,收到家長留言1000余條,有一名家長曾這樣留言:我聽聽,我忘了;我說說,我記住了;我做做,我會了;我體驗,我感受了。體驗式課堂,從自身感受出發,讓我們悟出家庭教育的“道”,自我生發家庭教育的“術”。漯河市“家·驛站”家庭教育公益項目的啟動,正在推動社區家長學校從有型建設轉為有效建設,有效實現家庭成員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不斷攀升。